從出口看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
過去幾年,中國的制造業越來越有競爭力。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后,海外生產制造活動被迫停擺,現在是新冠疫情的第三年,很多海外生產環節都已經恢復,但是中國出口在全球份額還是很高。
根據OECD的數據,截至2021年末,中國出口在全球的份額接近13%。13%是什么概念呢?過去只有美國、德國和日本三個國家在全球的出口份額達到過10%,中國現在的出口份額已經超過德國和日本顛覆時期的水平。
數據來源:OECD、Bloomberg、中信銀行財富管理
2021年中國出口了200萬輛汽車,今年上半年就出口了122萬輛,接近德國,估計中國將很快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事實上,中國的出口產品類型發生了巨大變化,從早期的玩具、服裝等勞動力密集型的產品,到過去幾年的智能手機,再到現在新能源汽車,光伏組件等。
數據來源:wind、中信銀行財富管理
2022年上半年,出口量大概只同比增長了0.5%,但出口額同比增長了14%,所以上半年出口增長大部分是靠提價來實現的,說明我們產品的議價能力在提高。過去,在全球經濟不好的時候,往往是靠降價來保證市場份額,而現在中國能夠在漲價的同時保持自己的競爭力,說明中國制造真是變得越來越牛。
從貿易順差看,2022年7月單月貿易順差達1000億美元,過去一年貨物貿易順差達到8600億美元以上,創歷史新高。
數據來源:wind、中信銀行財富管理
疫情后這幾年,也是大宗商品上漲的周期,但中國的貿易順差竟然持續擴大,這是第一次出現。德國、日本、韓國都是大幅下滑的,日本去年11月份就已經是逆差了,中國是工業制造國中唯一保持了高順差的經濟體,這反映中國的制造業可能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競爭實力在顯著提高。
數據來源:Bloomberg、中信銀行財富
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映射到股票市場上的主題切換業是非常清晰的,在2010年以前最牛的股票都是金融地產類、周期類,2013年以后消費類股票成為了中國的核心資產牛股。從2018年開始,隨著中國的產業升級逐步深化,以新能源汽車、光伏、芯片為代表的中高端制造逐步成為了股票當中表現最優秀的一批資產。中國現在的制造企業正在經歷從國內向全球拓展的進程,如果全球化進程能夠成功,毫無疑問會進一步打開很多制造類企業的上升空間。因此,新經濟方向的投資機會還是很多的,我們應該抱著樂觀心態去看待未來幾年的投資回報。
數據來源:Bloomberg、中信銀行財富
風險披露聲明及免責聲明
本稿件僅代表中信銀行財富管理團隊在發布時的設想、分析及見解,并不代表中信銀行全部立場,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未經本行書面同意的情況下,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以任何途徑復制或傳送本文件各部分。有問題可咨詢您的理財經理或撥打我行客服電話:95558數據來源:Bloomberg、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