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幅圖,帶你透視A股風格!
01
什么是風格?風格介于大勢和行業間,是一種類屬特征。一般而言,一個股票會具有四重屬性,自上而下看,包括大勢屬性、風格屬性、行業屬性和個股屬性,其中,風格屬性是跨行業的相似屬性。事實上,隨著經濟波動被熨平,風格、行業的重要性也愈發凸顯。
02
風格如何劃分?不同維度可以劃分為不同的“性格”。按投資屬性,可分為價值和成長;按市值屬性,可分為大盤和小盤;按估值屬性,可分為高估值和低估值;按價格屬性,可分為高價股和低價股;按行業屬性,可分為周期、消費、金融和科技。
03
風格是由什么決定?核心影響變量又有哪些?當然,不同市場環境、不同分類風格下,影響因子會有所差異。但整體而言,景氣、貨幣、信用是核心驅動力,資金、監管、估值是輔助指標。而且更為重要的不是絕對值,而是相對強弱。
04
成長VS價值,相對盈利決定風格的中期趨勢。長期看,股票市場是個“稱重機”,股價圍繞盈利上下波動;同樣,相對盈利趨勢的強弱也會決定“風格”的風向偏向哪一方。然而,相對業績優勢是后驗的,把握產業趨勢才有前瞻性。13-15年智能手機加速滲透引領移動互聯網周期,成長占優;16-18年供給側改革,價值占優;19-21年“新能源+”與半導體等國產替代崛起,成長再度占優。
05
信用周期和風格沒有直接的關系,關鍵是發力方向。11-12年,信用發力方向在價值:穩增長的主要抓手是寬貨幣、寬基建、促消費。13-15年,信用發力方向在成長:產業政策打理促進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設立新興產業創投基金等形式寬信。19-21年,信用發力方向在成長:科創板打通新經濟寬信用渠道,還有綠色貸款等結構性信貸支持。
06
大盤VS小盤,4年一個周期,往復使然。2012年底-2016年底,轉型升級、外延并購邏輯讓小盤在經濟疲軟下,擁有增長預期和業績優勢;2017年年初至2021年年初,外資流入、業績穩健、“剩者為王”等邏輯讓大盤藍籌估值大幅抬升;2021年初至今,大盤交易擁擠、政策力挺專精特新、小盤性價比更優,而且無論從時間還是空間的維度看,小盤行情或還未到音樂停止時。
07
一般而言,利率上行偏大盤,利率下行偏小盤。利率上行期通常對應著經濟復蘇乃至走向繁榮,如果經濟復蘇力度很強,通常會有比較極致的大盤占優行情;而利率下行、流動性寬松時,市場活躍度提高,也容易出現小盤股行情。但要注意的是,利率只是風格輪動的催化劑,并不能“一錘定音”,所以還得結合其他因子綜合評判。
08
高估值VS低估值,和牛熊行情切換息息相關。若用“低市盈率指數/高市盈率指數”來看高低估值的占優情況,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是,自2009年以來,和A股的走勢呈現較為明顯的負相關性。換句話說,牛市高市盈率占優、進攻為主,熊市低市盈率占優、防守為重。
09
何時“白菜價”搶購潮?居民資金入市是關鍵。高價股指數跑贏并沒有明顯的規律,但低價股指數占優出現的局面是相似的。那就是低利率環境下居民資金加速入市,A股新增投資者大幅增加,基本每七年出現一次。
10
周期行情,盯住價格。周期股作為價格敏感性行業,會及時反映量和價的變化,本質還是供需格局的變化,需求決定方向、供給決定彈性。一個較好的觀察指標是PPI,因為供需變動會直接體現在價格變化中。2005年以來,周期顯著戰勝大盤的三個時期都是PPI上行的階段,如2007年、2010年、2021年。
11
科技行情,產業邏輯是靈魂。復盤2009年以來的5輪大級別科技股行情:09-10年的蘋果產業鏈、2013年的移動互聯網、2015年的互聯網+、2017年的半導體、2019年的5G+自主可控,可以發現,科技浪潮是行情啟動的鑰匙,而殺手級的應用或者產品是行情持續的核心。
12
消費行情,高通脹時期占優。回顧歷史,在通脹預期明顯回升并處于高位的階段,消費風格更為占優,一旦通脹整體回落,甚至出現通縮預期,消費風格會有所褪色。但是自2017年以來,隨著外資進入、核心資產崛起,消費有了穿越周期的力量,不再只是抗通脹神器。
13
金融行情:實體融資需求向上時占優。對于金融板塊,若實體融資需求改善,意味著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會有所提振。一個較好的觀測指標是中長期貸款,能更好地反映實體經濟的真實融資需求。從歷史看,當新增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速向上時,金融相對大盤會有一定超額收益。
*本文圖片、內容來自“富國星投顧”公眾號對中信銀行微生活的轉發授權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在任何情況下不作為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或出售投資標的的邀請。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指數及基金的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凈值會因為證券市場波動等因素產生波動,投資者需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期限和投資目標,謹慎選擇合適的產品并詳細閱讀產品法律文件。基金投資策略、投資范圍、基金經理等相關信息,可前往銀華基金官網的信息披露板塊查詢了解。
注:本文僅代表富國基金在發布時的設想、分析及見解,并不代表中信銀行全部立場,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本報告只供一般參考之用,不應被視為專業投資意見或任何產品的要約或邀請,投資者應獨立決策并自行承擔風險。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數據來源: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