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融資成本榜:有錢就有活路,看看誰的路更寬?
房地產行業不斷發生信用違約事件,降杠桿背景下,資本市場對上市房企投資偏好由高增長轉變為財務安全和有質量的增長。
融資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界對房企未來發展的信心,根據和訊房產獨家發布的《上市房企融資成本榜》,當前房企的發展能力呈現如下特點:
首先,隨著財務安全意識提高,房企的融資成本普遍下降。榜單中的52家房企中,有47家房企融資成本下降,占比高達90%,平均下降幅度為0.27個百分點,其中,三盛集團、中交地產(000736,股吧)、大發地產、雅居樂、朗詩綠色地產、祥生集團等房企融資成本下降較為明顯,比如,三盛集團的融資成本由2020年的10.4%降至8.4%。
其次,龍頭央企和國企融資優勢顯著,在9家龍頭房企中(融創數據不可得),融資成本最低的依次是中海地產、華潤置地、萬科地產、招商蛇口(001979,股吧)和保利發展,融資成本均在5%以下。相較而言,雖然銷售額分列冠亞軍,但碧桂園和恒大的融資成本分別為5.39%和9.02%。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所有央企和國企均能享受到融資優勢,據和訊房產統計,在融資成本低于6%的25家房企中,央企和國企大約14家,占比為56%,剛剛過半,而諸如龍湖集團、綠城中國、金地集團(600383,股吧)、濱江集團(002244,股吧)、美地置業、遠洋集團、旭輝集團、世茂集團等企業融資成本均在6%以內,表現優異。
風險越高,收益越高,這個規律也適合房企,從融資成本榜單來看,融資成本較低的房企有兩個特征:其一是非常安全,而且收益穩定,比如九龍倉,2021年上半年收入123.37億港元,但地產開發只占54%,地產投資、物流、酒店等收益占到一半,抗周期能力強;其二是有獨特發展優勢,比如,華僑城擅長文旅,濱江擅長豪宅,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得以凸顯,成為外界對房企發展信心的重要支撐。
原創文章為中信銀行財富團隊專業打造;除原創文章外,其余文章轉載于第三方媒體,不代表中信銀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