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結束募集!2022年首只“爆款”基金來了
新年伊始,股市觸不及防的下跌,不僅使得一些去年重倉新能源的基金經理黯然失色,也給今年新基金發行“開門紅”潑了“一盆冷水”。
2022年首周,新基金發行就異常冷清,部分頂流明星基金經理“掛帥”的新基金首日募集金額也僅“個位數”水平。
不過,1月11日,新基金發行市場迎來了難得的好消息,終于出現了一只提前結束募集的主動權益產品。據基金君獲悉,興證全球基金旗下的興全合衡基金兩日大賣60億左右(最終數據以公告為準),宣布提前結束募集,這成為首只在2022年首發并提前結束募集的權益基金。
募集僅兩個交易日
興全合衡宣布提前結束募集
經過2022年首周的慘淡,市場已對新年第二周排隊發行的新基金“戰況”調低預期,不過仍有新基金逆勢取得較好的發行成績。
1月10日,興證全球合衡三年持有混合基金啟動首發,招商銀行及興業銀行主代銷,當日上午10點就傳出募集突破20億元的消息,全天募集金額達到45億元,與80億元募集上限相比,目標完成已經過半。
據渠道人士透露,截止1月11日中午,興證全球合衡三年持有混合基金募集金額已達50億元,受到市場追捧。
下午3點收盤之后,興證全球基金在官網掛出提前結束募集的公告,公告中稱,興證全球合衡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于2022年1月10日開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為2022年1月14日。
公告顯示,截至2022年1月11日,本基金的募集情況已符合合同生效的備案條件。為維護基金投資者的利益,并有利于未來基金的平穩運作,根據相關文件約定,基金管理人興證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決定提前結束本基金的募集。認購截止日提前至2022年1月11日,并自2022年1月12日(含當日)起不再接受投資者的認購申請。
在業內人士看來,擬任基金經理任相棟過去兩年取得的較好業績是新基金發行較受認可的原因。
以任相棟目前唯一一只在管基金——興全合泰為例,Wind數據顯示,他自2019年10月17日任職以來,截止2022年1月10日,興全合泰基金凈值累計上漲了95.58%,特別是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全年凈值漲幅高達24.09%,大幅跑贏同類基金8.18%的平均水平。
新基金發行遇寒流
部分明星基金經理產品“逆襲”
A股市場開年連續下跌,炸出了很多段子手,有基民調侃:“短短幾個交易日,2022年的新年愿望從賺大錢變成了回本”,還有基金經理在社交媒體上打趣“這幾天跌得都不敢去丈母娘家蹭飯了”,調侃背后則是多數新基金發行陷入低迷的冰冷事實。
截止1月11日,新年進入首發期的基金合計共有65只,據渠道人士反饋,1月4日首發的15只新基金中,截止1月5日已有部分基金首發規模突破20億大關,截止1月10日,部分基金募集金額約達30億,在同期發行的新基金中,這個發行成績已經算是非常理想。
除此之外,部分上周發行的新基金目前募集金額仍只是個位數,部分1月4日發行的頂流基金經理旗下新基金首發兩日募集規模突破10億,目前還在向20億大關沖刺;部分1月5日發行的新基金募集金額當前突破20億。
也有渠道人士透露,由明星基金經理陸彬掌舵的匯豐晉信研究精選基金于1月6日首發, 單日募集規模突破20億,目前募集金額也已超30億元。
相比之下,2021年開年首周短短的5個交易日內合計誕生了8只“日光基”,5只基金成立規模超百億元。
某大型公募基金市場人士用“十分慘淡”來形容2022年新基金發行情況。“無論是大型頭部公司還是中小型公司,無論基金經理是業界知名度比較高的還是初出茅廬,銷售情況均十分慘淡。”
在上述基金公司人士看來,新年新基金發行“遇冷”,并不是各大渠道對新基金發行不上心。“事實上,據了解,基金公司以及銷售渠道對于年初發行的新基金都投入了很多的資源,部分公司的投入比例更是超過了去年同期水平,不過發行效果依舊不太理想。”
晨星中國基金分析師吳雪艷表示,開年基金發行遇冷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第一、開年以來大盤和基金凈值波動較大,投資者信心受到沖擊,對參與新基金投資較為謹慎;第二、2021年基金賺錢效應不及前兩年,部分基民仍在虧損狀態,在所持有基金盈利以前申購新基金意愿較低;第三、在監管的持續教育下,投資者在基金挑選上更加理性,缺乏亮點且沒有過往業績參考的產品很難吸引大量資金;第四、新基金市場不可能一直保持超常規的加速度發展,當前或許是回歸正常發展速度的時點。
不過,也有基金公司人士對于開年新基金發行情況持不一樣的看法。富榮基金總經理助理李鑫稱,目前開年的基金發行數據依舊較短,不能說明新基發行遇冷。還要關注近期的新基金發行安排,需要持續觀察一段時間新基金發行的情況,才能判斷是否出現整體發行遇冷。
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不代表中信銀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