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早資訊
中信財富早資訊|11月13日
- 2017-11-13 09:43
行情播報
財經要聞
宏觀
1、央行進行400億7天、200億14天和200億63天逆回購操作,當日有300億逆回購到期,凈投放500億。本周累計凈回籠2300億。
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下周(11月11日-11月17日)央行公開市場有3400億逆回購到期,其中周一到周五分別到期300億、1400億、1100億、200億、400億;此外,周一(周日順延)和周四分別有665億和1225億MLF到期,周五有800億國庫現金定存到期。
10月通脹略高于預期,外貿進入平穩增長階段,再考慮到去杠桿的大背景,短期來看貨幣政策放松的概率很低。廣義口徑下下周公開市場回籠逾6000億元,加上繳稅期臨近,仍需防范流動性異常波動。
2、財政部:10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23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4%;10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122億元,同比下降8%;10月,印花稅162億元,同比增長13.1%,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62億元,同比下降1.9%。
3、財政部:將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所得稅政策推廣至全國實施,經認定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4、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中方決定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直接或間接投資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的投資比例限制放寬至51%,上述措施實施三年后,投資比例不受限制;將取消對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單一持股不超過20%、合計持股不超過25%的持股比例限制,實施內外一致的銀行業股權投資比例規則;三年后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投資設立經營人身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的投資比例放寬至51%,五年后投資比例不受限制。
中金公司:中國金融業準入放寬,具備跨境服務能力,在亞洲經營已較成熟的特定金融機構將迎來業務機會,其中,匯豐銀行,華僑銀行,恒生銀行等或將在中國內地市場進一步拓寬投資,打開渠道;友邦保險有望在國內擴大其銷售區域。準入放寬也將創造契機,幫助有實力的中資金融機構更快進入國際市場。
5、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目前從事外匯、貴金屬等杠桿交易的網絡平臺(含跨境)在我國無合法設立依據,金融監管部門從未批準,屬于非法設立,參與此類平臺交易的雙方權益均不受法律保護。
股市
1、滬指五連陽再創22個月新高,保險股與白酒股大漲。截止收盤,上證綜指上漲0.14%報收于3432.67點;深證成指上漲0.79%報于11645.05點;創業板指上漲0.88%報收于1900.63點。兩市成交5674億元。本周,滬指上漲1.81%;深成指上漲3.83%;創業板指上漲3.69%。
概念上,5G大漲近4%博得頭彩,碩貝德、光庫科技漲停;藍寶石攜手蘋果齊齊上揚,天通股份漲停;OLED、芯片國產化造好,士蘭微、丹邦科技漲停。板塊上,保險保障5.29%,新華保險大漲近9%;酒類、家用電器、電工電網走勢較好,多只個股均有不同程度漲幅。
有機構認為,在熱點有效、健康的聯動之下,市場股指的走勢必然是越來越高。二是股指趨勢多頭發散。本周的五連陽之后,滬指的各條均線也徹底擺脫了相互膠著的狀態,發散的趨勢非常明顯,一旦徹底發散,市場的上行趨勢將更加明確。
2、證監會發布會:上市公司突擊性財務重組等創造利潤,通過人為方式改變利潤等方式不利于市場健康發展,需要從嚴監管;證監會將強化對上市公司年末突擊利潤調節的監管力度,交易所將聚焦上市公司調節利潤行為,強化與二級市場的監管聯動,證監局將開展現場檢查,按照情況啟動稽查程序。同時,進一步優化退市制度,引導上市公司聚焦主業。
3、兩融余額四連升,續創22個月新高。截至11月9日,A股融資融券余額為10212.12億元,較前一交易日的10176.21億元增加35.91億元。
4、新浪援引外媒報道稱,中國計劃為其國民提供類似于美國401(k)計劃的養老投資產品,可能有助于證券監管機構實現自己最重要目標中的一個更為穩定的股票市場。前海楊德龍分析稱,這意味著長期資金的一個新的來源,有助于維持股市穩定。
5、央行主管金融時報:自10月1日第十七屆發審委正式履職以來,整體發審通過率僅為56.41%,不足六成。此前一年的2016年,IPO審核通過率達93%。今年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將直接融資放到重要位置。對此,有市場人士曾一度擔憂,這是否意味著新股發行將提速。近期IPO審核的持續從嚴,顯然可以打消這一市場擔憂。此外,各方還視此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進一步夯實了資本市場發展基石的重要舉措。
6、騰訊系汽車交易平臺易鑫集團香港IPO獲559倍超額認購,凍資高達3820億港元,將躋身香港史上十大最受歡迎IPO之列。易鑫集團的籌資目標是60億港元。該股料于下周四開始交易。騰訊持有易鑫集團24%的股份。
7、香港恒生指數收盤跌0.05%,報29120.92點,盤中一度升至29237點,繼續刷新近10年新高,本周累漲1.81%。瑞聲科技(2018.HK)升3.9%領漲藍籌。恒生國企指數漲0.01%,本周漲1.24%。恒生紅籌指數跌0.56%,本周漲0.45%。中資保險股延續升勢,多只個股創新高,中國平安(601318.SH,2318.HK)領漲。大市成交1094.6億港元,前一交易日為1144.6億港元。
期貨
1、國內期市收盤漲跌互現,黑色系表現分化,焦炭仍跌超3%,螺紋鋼、熱卷午后明顯回升,有色金屬整體偏強,滬鉛領漲,化工品多數飄綠,聚烯烴類普跌,農產品表現疲弱,油脂油料齊跌。
債券
1、國債期貨全天弱勢震蕩,小幅收跌。10年期債主力T1712跌0.09%,5年期債主力TF1712跌0.04%。銀行間現券表現同樣疲軟,國開表現尤甚,成交繼續縮量,收益率上行3bp左右,10年國開活躍券170215收益率上行3.51bp報4.6%,盤中高見4.6050%;10年國債活躍券170025收益率上行1.38bp報3.9%,盤中最高報3.9050%。分析稱,繳稅降至,資金面逐步收斂,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推升通脹憂慮,且未來監管政策存在不確定性,市場情緒依然謹慎。
國君固收表示,10月通脹再超市場預期,尤其食品價格開始整體回升推高CPI,PPI仍處于高位;債市跌勢不止,展望2018年,投資者需重新審視正在重建的通脹預期;考慮到人的天性習慣線性外推,通脹預期躥升可能引發市場恐慌,進而導致債市新一輪下跌。
2、財政部兩期國債中標收益率高于上日中債估值。財政部91天期貼現國債中標收益率3.5782%,投標倍數2.16;財政部182天期貼現國債中標收益率3.6492%,投標倍數2.1。
外匯
1、在岸人民幣兌美元16:30收盤價報6.64,較上一交易日跌9個基點,本周累計下跌105個基點。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升43個基點報6.6282,本周累計調貶21個基點。
交易員表示,美國稅改不確定性仍較大,加之歐洲央行對市場釋放較為積極信號,打壓美元指數回落,但市場購匯需求趨旺,抵消了美指下跌利好,人民幣或延續區間橫向盤整。
▇重要說明:本報告所涉及資料、數據均來自包括wind資訊、新浪財經、財經早餐在內等媒體的公開披露信息,報告所構成的觀點和建議僅供參考,依據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相關推薦
- 中信財富早資訊|12月13日 2017-12-13
- 中信財富早資訊|12月11日 2017-12-11
- 中信財富早資訊|12月8日 2017-12-08
- 中信財富早資訊|12月6日 2017-12-06
- 中信財富早資訊12月5日 201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