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基礎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標準化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標準化工作。為統籌推進標準化發展,制定本綱要。
發展目標:到2025年,實現標準供給由政府主導向政府與市場并重轉變,標準運用由產業與貿易為主向經濟社會全域轉變,標準化工作由國內驅動向國內國際相互促進轉變,標準化發展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標準化更加有效推動國家綜合競爭力提升,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全域標準化深度發展。農業、工業、服務業和社會事業等領域標準全覆蓋,新興產業標準地位凸顯,健康、安全、環境標準支撐有力,農業標準化生產普及率穩步提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基本建成。
——標準化水平大幅提升。共性關鍵技術和應用類科技計劃項目形成標準研究成果的比率達到50%以上,政府頒布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結構更加優化,國家標準平均制定周期縮短至18個月以內,標準數字化程度不斷提高,標準化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質量效益、生態效益充分顯現。
——標準化開放程度顯著增強。標準化國際合作深入拓展,互利共贏的國際標準化合作伙伴關系更加密切,標準化人員往來和技術合作日益加強,標準信息更大范圍實現互聯共享,我國標準制定透明度和國際化環境持續優化,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關鍵技術指標的一致性程度大幅提升,國際標準轉化率達到85%以上。
——標準化發展基礎更加牢固。建成一批國際一流的綜合性、專業性標準化研究機構,若干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50個以上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形成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一體化運行的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體系,標準化服務業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到2035年,結構優化、先進合理、國際兼容的標準體系更加健全,具有中國特色的標準化管理體制更加完善,市場驅動、政府引導、企業為主、社會參與、開放融合的標準化工作格局全面形成。
原創文章為中信銀行財富團隊專業打造;除原創文章外,其余文章轉載于第三方媒體,不代表中信銀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