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一切正常,4天后確認癌癥晚期?避雷體檢攻略請查收!
體檢一切正常,4天后確認癌癥晚期?避雷體檢攻略請查收!
相信我,這篇文章是給全網小白的一篇最干最全的體檢科普文章,看完將解決你99%的體檢問題。
深藍君在保險行業深耕5年,每年和數百個家庭接觸,手里有上千份核保資料和體檢報告,一直和核保與理賠打交道,最終都離不開兩個字——健康。
出于行業因素和對用戶負責任的態度,今天我要深挖體檢的所有坑點,把那些你不知道的套路一一揭開。
更重要的是,讓你重新認識體檢,掌握體檢的正確方式。
體檢的常見誤區,如何正確體檢,體檢準備、常見問題,這些你在這篇文章都能找到答案。
一、90%的人都在假體檢,揭開體檢的3大陷阱
1、沒有針對性的體檢,就是在自我安慰!
2、去體檢只看價格,分分鐘被忽悠!
3、體檢不看資質,忽視假體檢風險!
二、不同年齡段,如何正確體檢?
1、20歲-30歲
2、30歲-50歲
3、50歲-60歲
三、六大癌癥肆虐,如何針對性體檢?
1、肺癌
2、乳腺癌
3、胃癌
4、結直腸癌
5、食道癌
6、肝癌
四、體檢機構怎么選?公立醫院vs私立機構,哪個更好?
五、四大體檢準備,如何體檢萬無一失?
1、飲食、藥物、衣著三大注意事項!
2、教你網上輕松約號,拒絕排隊!
六、體檢四大常見問題,看看你中了幾條?
1、腫瘤標志物異常,就是得了癌癥?
2、一口唾液就知道會不會患癌?基因檢測有那么神奇?
3、如何處理體檢與保險的關系?
4、有必要去國外體檢嗎?
一、體檢進入這3個誤區,白花錢還看錯了病
隨著體檢意識慢慢普及,體檢已經成為很多中國人的日常。
但體檢的水有多深?直到你親身經歷,你才發現:還可以有這操作。。。
想要一次正確無誤的體檢結果,你一定要注意以下三大點!
1、體檢沒有針對性,結論沒有指導性
體檢報告一切正常,4天后卻癌癥晚期?
這絕對不是駭人聽聞,空穴來風,而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真實事件:
2018年1月,廣州的一位顧客在天河區某體檢機構進行健康體檢,體檢報告顯示體檢指標一切正常,完全沒有問題。
令人氣憤的是,4天后身體突然發生不適。
去了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檢查,結果被醫院診斷為晚期腸癌,而且腫瘤已經向遠處轉移了!
由于癌癥已經擴散,不能接受放療,甚至連化療都不給做了。 這件事曾經鬧得沸沸揚揚,還一度霸屏各大健康網站。
案例中,這位顧客去體檢中心檢查的”體檢套餐中無腸癌篩查項目,沒有針對性,才導致沒有及時查出,貽誤了病情。
是體檢中心有問題還是癌癥太狡猾?是體檢沒有用還是沒有做對體檢?
有人說,假裝體檢已成為中國人的日常,90%的人體檢都做錯了。
對于部分人而言,體檢的定義是單位體檢,團隊體檢,入職體檢,基本不會針對自身的健康狀況做針對性的體檢。
這些項目相當的基礎,對于一些慢性病、職業病、癌癥的早期診斷作用不大。
沒有基于男女特性,家族病史,遺傳病史,既往病史,以及職業性質。
這種體檢表面是福利,實際上對于很多人而言就是“走個過場”,根本沒有用。
正規的體檢中:男性,需要重點關注肺、肝、食管、胃、結直腸、胰腺、腎、甲狀腺等部位檢查;
女性應定期檢查乳腺、宮頸、子宮、卵巢等項目。
總而言之,體檢萬萬不可馬虎,堅持至少每年一次,精確篩查,對癥下藥。
2、體檢只看價格,檢查項目參差不齊
你隨意打開一個體檢網站,可以看到體檢套餐琳瑯滿目,但價格卻可以相差幾十倍。
因為這其中的門道深得很!
如果你遇到一份宣稱“幾十塊就能體檢一大堆項目”的體檢套餐,我勸你一定要慎重!
①貪圖超低價體檢套餐?“好戲”在后頭!
開業大酬賓,10項婦科檢查僅需29元!!!
是不是聽上去很劃算?
但一定要留心,這明面上是各種優惠的體檢套餐,實際上卻各種套路你,讓你花冤枉錢的體檢騙局。
黃女士花29元買了婦科檢查套餐,體檢報告顯示她身體出現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檢查。
在花費了700元檢查費和藥費后,體檢中心告訴她,還需要花費7000元才能把病治好。
黃女士感覺不妥拒絕了治療,最后到三甲醫院一檢查,身體健康一切正常。
這種案例每天都在發生,每天都有人上當受騙。
你要相信,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體檢每年只做一次,去正規醫院體檢準沒錯,不要因為心疼錢而因小失大。
②體檢追求“高精尖”?越貴不一定越好!
但有人貪便宜,也有人過分迷信:越貴就一定會越好! NO!
就拿“一個檢查看到你全身的病灶”的“pet-ct”來說,一次檢查動輒近萬元。
局部檢查需要4000-7000元;全身檢測大約需要7000-13000。
它的確是目前最高端的醫學影像設備,在全中國都不超過400臺,對于癌癥分期、轉移復發有指導意義。
然而這并不適用于常規體檢,很容易產生假陽性結果,造成資源過度浪費。
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 醫院)的統計,PET-CT 在健康人群中篩查出惡性腫瘤的比例僅為 1.3%,有效性很低。
連人民日報也提過高端體檢的問題,不要迷信體檢越貴越好。
明明幾百塊就能解決的問題,沒必要花更多的錢。 價格從來不是體檢的唯一參考因素,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體檢不看資質,忽視假體檢風險
中國的體檢行業,是一塊新興的大蛋糕。 這幾年,各種私立體檢機構、海外體檢項目等層出不窮。
在行業在迅速擴張的同時,各種體檢亂象也頻發:缺乏上崗資質、假冒醫生簽字等等。
在某檔電視節目中,記者對于某體檢中心進行了臥底調查。
多名“醫生”直言不諱,表示自己并無上崗資質,而且科室內的幾個人都沒有從業證照。
沒有選擇具有公信力的權威機構,也是導致體檢結果不精準的重要原因。
我寧愿承受公立醫院“掛號難,排隊時間長”的問題,也不希望“享受服務好,但根本查不出結果”的私立體檢。
體檢是否有針對性,體檢機構的選擇,都會影響到你體檢結果是否準確。
在總結了這么多坑點之后,下面我們來說說,怎么做正確有效的體檢?
二、普通人如何做體檢?不同年齡人群有哪些體檢項目?
首先,一定要明確一點,堅持至少每年一次的體檢,不管你工作再忙,時間太少,都一定要為了自己的健康負責,不要忽視疾病的風險。
我花了差不多三個星期時間,查閱了大量資料,與多名醫生、核保老師深入溝通之后,審核各年齡段的風險因素,針對20-60歲人群制定了以下這份根據年齡劃分的體檢項目指南。
1、20-30歲
20來歲,處于青壯年,身體各項功能包括抵抗力最佳,完全不用體檢?
并不是!年紀小,不代表風險為0!癌癥并不會因為你年紀輕,就放過你。
任何疾病和癌癥都有他自身的概率。
20多歲的年輕人,剛畢業走上社會,各種肝炎、消化道感染的幾率會有所增加,切勿因為年輕,就有所大意。
2、30-50歲
30-50歲的年齡,“吃得多、動得少”,加上進入事業黃金期,應酬特別多,壓力大。
人在30多歲發病的也不在少數。 建議該年齡段人群每年定期檢查心血管健康,記好血脂、血壓等指標。
不能因為自我感覺身體良好而大意!
3、50-60歲
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不如從前,50歲的女性容易骨質疏松,男性容易出現腸胃和內臟的問題,除此之外,視力問題也需要額外重視。
這個時候的中老年人需要更加注意內臟的病變,防止這些小的病變發展成腫瘤。
如果有條件的老人,可以考慮全面篩查各種癌癥。
三、如何做好防癌體檢?
2020年,中國新增457萬癌癥患者,全球第一。
平均每天超過 1 萬人確診癌癥,相當于每分鐘確診 7.5 人 。
不知道你是否覺得觸目驚心?
患癌的影響因素有很多,比如抽煙、喝酒、肥胖、遺傳......其中,最大的誘因就是年齡!
換句話說,每個人都可能避不開癌癥!
基于此,我挑選了中國人最高發的六大癌癥; 整理了對應的高危人群,檢查手段,以及檢查頻率,希望可以從源頭上幫到你。
1、肺癌
肺癌是中國最高發、且死亡率最高的癌癥。在男性中,發病率排名第一;
在女性中,也僅次于乳腺癌,排在第 2 位!
所以,一定要重視、重視、重視肺癌篩查!
肺癌早期常常沒有明顯癥狀,只能通過體檢盡早發現。
胸部低劑量螺旋CT是早期發現肺癌的重要手段+黃金標準。
胸部低劑量CT與常規CT相比,最大的優勢是其輻射劑量要比常規CT的劑量低,且精準度高。
美國國家肺癌篩查試驗(NLST)得出的結果是:
利用低劑量螺旋CT做肺癌的篩查,每年一次,連續三年,可以降低20%肺癌病死率。
2、乳腺癌
乳腺癌目前是我國女性發病率第一的惡性腫瘤,堪稱女性的第一殺手。
最開始典型的癥狀是無痛性腫塊,逐步演變成乳頭扁平,乳房疼痛,腋窩淋巴結腫大等。
針對乳腺癌檢查最有效的手段是乳腺鉬靶,他能準確顯示鈣化或毛刺,尤其是微小鈣化顯示率優于超聲,對以鈣化為首要表現的乳腺腫瘤,效果優于超聲~
3、胃癌
我國是胃癌高發 國家,平均46秒就有一人新患胃癌,每63秒就有一個人死于胃癌。
針對胃癌而言,胃鏡是常用的篩查胃癌手段。 可以根據自身耐痛能力+經濟水平選擇適合的胃鏡檢查項目:
4、結直腸癌
在美國有句俗話:沒有胃腸鏡檢查的體檢都是耍流氓。
結腸鏡是醫學界公認的篩查結直腸癌的“金標準”,關鍵時刻能救命!
所有超過50歲的人都應該做一次結腸鏡檢查,如果你是高危人群,則應將篩查的年齡提前至40歲。
5、食道癌
據《柳葉刀胃腸病和肝病學》發表的一項統計研究表明,全球有一半的食道癌病例發生在中國。
食道癌早期癥狀不明顯,如果出現吞咽困難等癥狀可能已經處于中晚期了。
針對食道癌而言,有效的手段還是胃鏡。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選擇無痛的。
6、肝癌
早期難以查詢,晚期難以治療這是肝癌死亡率如此高的重要原因。
甲胎蛋白(AFP)是目前診斷肝細胞癌特異性最高的方法之一,但甲胎蛋白不能診斷所有的肝癌。
如果要想精準篩查,可以借助超聲+AFP等手段進行綜合診斷,全面檢查。
確定檢查項目很重要,選擇體檢機構也同樣很重要。
稍不注意,就容易陷入“假體檢”的尷尬。
四、公立醫院 vs 體檢機構應該怎么選?
私立體檢機構水很深,這成為很多人的共識,并非沒有道理:
在第十七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愛康集團CEO張黎曝光了不少體檢行業的黑幕:
體檢中心用護士假冒醫生看超聲,根本沒有資質; 抽了血,沒做檢查就扔掉,直接出結果...
公立醫院還是專業的體檢機構更靠譜呢?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私立體檢機構。客觀列一下公立醫院和私立體檢機構的優缺點:
總結一下:
如何選擇靠譜的機構呢?我總結了三點:
其中最核心的是資質問題。
根據衛健委確定的《健康體檢管理暫行規定》中,對體檢機構有明確規定。
體檢的場地、儀器,設備、醫務人員的資質、體檢操作、消毒措施都有明確的要求和說明。
如何查看體檢機構的資質呢?這里為大家分享一個小竅門:
查詢當地的體檢網or衛健委,查看是否有相應的體檢資質or正規醫院的三甲資質即可。
這里為大家整理了一線地區的衛健委網站,可以登錄后查詢資質。
體檢選醫院很重要,就醫選醫院更重要。
在充分了解適合自己的體檢項目,選擇體檢的醫院之后,我們從體檢的三大準備入手,來提升體檢的準確度。
五、體檢需要做哪些準備?
1、飲食、藥物、衣著三大注意事項!
很多人對體檢準備和認識不足,去了醫院之后才發現:
有些項目需要憋尿,有些項目又要排空膀胱,弄錯了順序相當麻煩....
我整理了有關飲食、藥物、穿著方面需要注意的體檢問題,看看下面的幾個誤區你中了幾條?
飲食篇
體檢前一天飲食需要注意啥?吃了東西再體檢影響體檢結果嗎?
在我網上就看過一個很火的段子: 男生體檢前吃了雞蛋,被檢查出懷孕。
看似搞笑,實則在說明:
食物對于體檢結果都有一定的影響,為了體檢的準確性,千萬不要作。
我整理了3大關于體檢的飲食誤區:
誤區一:體檢前一天晚上11點以后不要進食。
正解:至少保持12小時的空腹體檢,至少從前一天晚上8點以后就不要進食。
誤區二:體檢前一周什么都可以吃。
正解:體檢前一天注意清淡飲食,不喝酒,少熬夜。
誤區三:為了保證體檢結果良好,我可以多補補,營養湯,高蛋白高脂肪...
正解:海產品、動物血液制品、高甜食物、高脂肪肉類可能影響體檢結果,導致指標不正常。
藥物篇前一天晚上停止進食,這是體檢的基本常識。
但服藥也會影響體檢結果你知道嗎?
感冒藥、發燒藥、消炎藥、維生素C以及部分止痛藥都會影響體檢結果。
以下是體檢前應該注意的藥物問題:
穿著篇體檢衣著寬松就夠了嗎? NO!還得考慮便利性和是否影響檢查結果~
連體衣裙、連體襪很明顯就容易造成體檢的不便。
穿戴首飾,玉佩,衣服上有金屬拉鏈等金屬物品都可能會影響X射線的檢查結果。
還有一些體檢實戰細節不在這里展開,但你也可以了解一下。比如:
1.宮頸癌篩查要排空膀胱,盆腔彩超要憋尿,所以需要恰當安排檢查順序
2.備孕和懷孕期注意遠離射線,不做胸透,ct等; 當然,也不需要把體檢想得過于復雜,如臨大敵,準備充分,輕松應對即可。
2、教你網上輕松約號,拒絕排隊!
平時工作太忙,好不容易抽出時間去體檢,去到又要排隊,還可能約不上,心不心塞?
這里我整理了兩大線上預約方式,3分鐘即可完成,別再傻傻去現場排隊掛號了。
方法一:微信——城市服務進行預約服務
六、體檢的常見問題
1、腫瘤標志物異常,就是得癌癥了?
腫瘤標志物(TM)又稱腫瘤標記物,主要存在于腫瘤患者的組織、體液和排泄物中,主要的作用是反映腫瘤發生、發展,監測腫瘤對治療反應的一類物質。
有很多人認為,有腫瘤標志物就代表患癌,某種腫瘤標志物升高就代表得了癌癥,這種說法是錯誤!
實際上: 懷孕、酗酒、服用藥物、患慢性病、接觸寵物等,都可導致腫瘤標志物升高。
檢查腫瘤標志物,只是發現癌癥的其中一種手段。
但如果要確診癌癥,還得結合多項檢查,才能提高準確性。 比如下面這種組合篩查的方式:
所以說,就算查出腫瘤標志物異常,也不用太過擔心。
通常醫生會要求你復查,再來進行綜合判斷。
2、一口唾液就知道會不會患癌?基因檢測有那么神奇?
僅需一口唾沫,就能測出未來患上癌癥的風險,還能查出你祖上十八代的基因起源,基因檢測真的有那么牛x嗎?
簡單來聽聽我的拆解。
基因檢測主要分成2種:消費型和疾病專項基因檢測型。
第一種,消費型。
這類產品號稱能檢測上百個基因項目,價格一般是幾百塊左右。
一般往產品附帶的采集器里吐點口水,然后封裝寄回檢測機構,等待幾天就能看到檢測報告。
不過我覺得這種檢測有點像算命,我個人對這種檢測是持保留態度的。
第二種,疾病專項基因檢測型。
這并不是適用于所有用戶。一般常用在特定高危人群身上或者孕婦身上。
舉個例子,有一個產檢項目叫做“唐氏篩查”。
如果篩查的結果是高風險,醫生就會給出兩種復查方案,要么做有創傷的羊水穿刺,要么做無創的基因檢測。這就是疾病類的專項基因檢測。
除了產前檢查,基因檢測還常常用來輔助癌癥治療。 例如美國著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由于家族有乳腺癌病史,同時檢測到自己攜帶相關的致病基因,所以毅然切除了雙乳乳腺。
以上兩種都是疾病基因檢測的常見用途。
不過也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基因檢測并不一定準確。
有致癌基因并不代表就會患上癌癥,沒有致癌基因也不是肯定不會患癌。
3、體檢與保險的常見誤區
在保險行業多年,總是遇到2類人,讓我哭笑不得:
買保險前,特意去做全身體檢,恨不得把自己的大病小病吃喝拉撒全部告訴保險公司;
買保險后,第二天就去體檢,想著買了有問題就可以馬上理賠。
先說第一種情況,買保險前體檢有必要嗎?
完全沒必要!
健康告知就是 問什么答什么,沒問到的可以不用告知。
我們只要根據當時的身體情況如實填寫就好,沒必要特意去體檢來證明自己是健康的。
要是買保險前特意跑去體檢,查出異常后,反而影響你買保險了……
而且,即便去體檢了,還是要回答保險公司設置的健康問題,不能用體檢報告直接代替健康告知。
如果沒有體檢,不知道自己身體是否異常,就不存在隱瞞病情的情況。
第二種情況,買完保險立即體檢?
在買完保險后,不建議你立即去體檢!
因為保險公司為了防止有人帶病投保,一般會設置30天到180天不等的等待期。
如果等待期內被確診生病,這份保險是不會賠的。
所以如果你身體沒什么問題,建議在等待期后再去體檢最穩妥。
但當然了,如果身體已經很不舒服,確實生病了,那還是要去檢查。
畢竟任何疾病都是早發現、早治療,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4、有必要去國外體檢嗎?
近幾年,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以及居民財富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美國、日本、新加波、瑞士等地體檢 。
相比于國內體檢,海外高端的體檢機構可能有一些優勢:
不過需要注意:國外體檢不一定會更好,警惕天價海外體檢騙局!
西安的顏女士被美容院邀請免費去馬來西亞體檢,竟被查出肺癌、乳腺癌的患癌概率達到90%!
手足失措的顏女士被一頓忽悠后,花了62萬去打“抗癌針” ,但回國后去醫院檢查確實各項指標一切正常。
這就是一起典型的海外醫療詐騙案。 如果你決定去海外體檢,一定要選擇權威的機構,多做功課!
不然一旦踩中了陷阱,你找誰去維權?
寫在最后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不要因為缺少體檢,不會體檢而因小失大。
選擇好項目,選擇好醫院,提前做好準備,把疾病扼殺在搖籃里,這不僅是一個人的事,更是一家人的事。
我看過太多因為治療癌癥傾家蕩產的家庭,一是因為沒有及時體檢,二是沒有保險保障。
希望咱們一起用好這兩大利器,保障好全家一生的幸福。
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用,記得右上角點個關注,以后就很方便看到更新了,也可以轉發給身邊的親戚朋友。
原創文章為中信銀行財富團隊專業打造;除原創文章外,其余文章轉載于第三方媒體,不代表中信銀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