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作公告
中信銀行私人銀行“信泰-穩健增值”6號2011年二季度報告
- 2011-07-08 18:39
- 來源:
一、產品業績表現
中信銀行私人銀行“信泰—穩健增值”6號(以下簡稱“本產品”)于2010年12月10日成立。
截至2011年6月30日,本產品業績表現如下:
表1業績表現
6月30日凈值 | 1.0040 |
累計凈值增長率 | 0.04% |
累計凈值增長 | 0.0040 |
累計每萬份投資者凈收益 | 40元 |
二、產品組合基本情況
表2組合基本情況
單位凈值 | 1.0040 |
股票 | 22.26% |
債券 | 68.45% |
基金 | 9.23% |
其中:股票型基金 | 1.10% |
現金 | 0.06% |
合計 | 100.00% |
三、投資顧問對資本市場的回顧及展望
本產品由中信銀行與投資者指定的其他金融機構組成聯合金融服務團隊,向投資者提供綜合金融服務。金融服務團隊為中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信信托”或“受托人”),和泰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泰康資產”或“投資顧問”),投資者基于認可中信信托與泰康資產的專業管理能力而指定中信信托、泰康資產作為本產品金融服務機構。泰康資產對資本市場回顧及展望如下:
(一)宏觀經濟回顧
2011年上半年,政府實施了一系列緊縮政策,把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政策效果逐步顯現。
國內經濟增長平穩放緩。具體看,1-5月固定資產投資保持25.8%的高位增長,其中房地產投資繼續呈現較快增長,達到34.6%。消費增速平穩放緩,全社會零售累計增長16.6%,比上年同期放緩1.6個百分點,其中汽車、家電等房地產相關消費放緩明顯。工業增速保持平穩放緩,累計增長14%,比上年同期放緩4.5個百分點。全球經濟保持復蘇態勢,但復蘇動能有所減弱。內外需增速放緩下拉我國外貿走勢,1-5月累計出口增長25.5%,進口增長29.4%,增速分別比去年同期回落7.7和28.3個百分點;累計順差230億美元,同比減少35.1%。貨幣信貸受到有效控制,1-5月累計新增人民幣信貸3.5萬億,較去年同期減少5000億。同時M2增速逐步放緩到15.1%,低于16%的控制目標。整體經濟基本面平穩放緩的同時,通脹壓力仍然較大,3-5月CPI同比增速連續3個月在5%以上,6月將突破6%。
2011年下半年,預計國內經濟將呈現環比低位平穩回升、同比繼續放緩的格局,預計4季度回落到9%左右,全年9.4%左右;通脹壓力將有所緩解,同比將穩步回落、四季度回落趨勢可能更為明顯,預計年底有望回落到4%左右,全年5.2%。
其中,在收入增長和預期相對穩定下,下半年全社會零售可能將保持16-17%左右的平穩增長;在保障房加快開工下房地產投資有望保持較快增長,全年整體投資有望保持23%左右的較快增長;下半年進出口增速將伴隨內外需共同放緩,全年出口增速有望在22%左右,進口增速在25%左右,貿易順差小幅收窄。通脹壓力將有所緩解,CPI同比可能逐月放緩,四季度回落趨勢將更為明顯。
在國內外經濟非常復雜的情況下,雖然控制物價仍是政府首要任務,但也要充分估計政策的滯后效應,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避免政策疊加對下一階段實體經濟產生過大的負面影響;緊縮立場將可能延續到3季度,但政策緊縮空間已經不大,預計可能加息1次。4季度隨著經濟下行、通脹壓力緩解,政策執行力度可能略有放松,向經濟增長方面傾斜。
(二)權益市場回顧與展望
2011年2季度權益市場在資金面緊張以及緊縮政策持續加碼等多重壓力下,呈現震蕩回調態勢。
分月來看,4月份市場沖高回落,中小板和創業板延續一季度估值修復行情,下旬大盤股也在政策調控、資金面趨緊等因素影響下進入向下調整通道。從板塊來看,機械、有色金屬等周期性行業下跌較多。5、6月份,基于對經濟增速放緩、通脹壓力難以緩和的預期,市場仍處于弱勢震蕩格局中。其中消費行業最為抗跌,食品飲料、農林牧漁、金融服務等板塊表現居前。6月下旬市場在通脹可控、緊縮政策壓力得到一定緩解的利好因素推動下企穩反彈,板塊方面,銀行、房地產等前期超跌的權重板塊成為反彈主力軍。
截至6月30日,上證綜指下跌5.67%,中小板綜指下跌7.99%,滬深300指數下跌5.56%,深證成指下跌3.60%。
綜合影響市場的各方面因素,預計3季度市場短期內將維持弱勢震蕩格局。首先,從宏觀經濟來看,后期宏觀經濟預計對股市的影響趨于穩定;從估值來看,A股市場整體估值合理偏低;政策面上,國際板和新三板的推出漸行漸近,可能對市場有一定負面影響,整體政策面呈負面;資金面上,場內、場外資金供給情況均較差,場際方面預計下季度加息壓力仍存在。具體各因素的分析如下:
宏觀經濟方面,2季度通脹水平超預期,且在緊縮政策下經濟增速逐漸減緩。數據顯示,本季度投資增速有所加快,但消費和進出口增速均減緩,當前信貸增量低于預期。根據當前形勢,市場普遍預期最近幾個月可能是通脹的高點,但對經濟增速是否接近低點存在分歧。我們認為經濟可能正處于敏感點附近,對股市的影響主要取決于未來經濟走向,但不確定性在于貨幣政策未來的調控力度。綜合判斷,宏觀經濟對股票市場的影響趨于穩定。
政策面上,本期針對股市的政策主要是持續推進國際板和新三板的推出。其中國際板的推出預期將對B股市場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并進而影響A股走勢。此外, 國內出現首例基金經理利用未公開信息違規交易被追究刑事責任,可以預見未來針對資本市場的監管政策將更加嚴厲,這對市場有一定的負面影響。總體來看,我們對下期政策面判斷為偏負面。
資金面上,6月份場內融資有所上升,特別是增發有加快趨勢,同時新基金發行冷淡,場內供求情況變差;場外來看,保證金持續下降,新開戶和新基金、證券方向信托發行持續低迷,表明資金入場意愿較差;場際方面,信貸投放低于預期、銀行間利率攀升,因此場際資金環境差于上期,且未來3個月有繼續調控和加息壓力。
(三)固定收益市場回顧與展望
二季度,市場弱勢震蕩,先揚后抑。
從基本面角度將,外圍政局動蕩,國外經濟增長低于預期,國內經濟增長環比趨勢放緩,PMI指數趨勢下降;但是,一直高企的通脹數據和通脹預期,對債市持續構成了壓力。
從資金面角度講,4月-6月,央行每月均上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導致市場流動性不斷收緊;財政存款、國有企業紅利上繳、銀行季末考核等季節性事件,使得資金面緊張的局勢雪上加霜。期間,央行進行了公開市場凈投放,資金面趨緊的情況階段性得以緩解,但是也使得貨幣市場上不斷高企的貨幣市場利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波動。債券市場方面,短期端收益率全季度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行,也帶動了長期端收益率的上行。資金面對債券市場影響偏負面。
從市場面來講,債券絕對收益率高于歷史均值水平。市場情緒跟隨資金面的情況短期內謹慎,但是中長期并不悲觀。
總體來看,二季度中債綜合全價指數下跌0.25%,中債國債全價指數下跌0.35%,中債企業債總全價指數上漲0.10%。分品種看,國債收益率曲線短期端上行約80bp,中長端上行約10bp;政策性金融債收益率曲線短期端上行約70個bp,中長端上行約20bp;企業債收益率曲線,以AAA級信用債收益率曲線為例,短期端上行80個bp,中長期端上行約15個bp。
從估值角度看,當前的利率產品估值已充分反映了CPI回落及政策緊縮步入中后場的預期,信用產品收益率曲線異常平坦,短端估值具備一定的吸引力。
總體而言,對3季度的債券市場看法為中性略樂觀。
四、投資顧問對產品的投資回顧及展望
(一)權益投資回顧
4月份權益投資維持了防御性的投資策略。在倉位上,繼續將倉位控制在低配水平上以應對市場震蕩;在品種選擇上,重點關注國內消費市場啟動帶來盈利增長的零售行業,以及部分安全邊際高且業績突出的銀行、地產、煤炭等藍籌股,并對前期漲幅較高的個股進行了獲利了結。
5月份在市場下跌的過程中逐步小幅加倉,倉位依然控制在合理偏高的范圍內。個股的選擇從價值投資的角度出發,從市凈率、重置價值等絕對估值角度選擇超跌個股,以周期股為主。一級市場以絕對收益為基礎,只對質地優良的個股進行選擇性申購。
6月份本產品維持了穩定的權益倉位,重點增持了估值偏低、政策壓力趨緩的銀行業中業績表現突出的白馬個股,并對前期漲幅較大的個股做了獲利了結。
(二)固定收益投資回顧
4月份月末前集中減持了部分高收益、低流動性債券。期間擇機開展了部分債券的一、二級套利,并以買入短期限短融的方式合理搭配后期流動性,以把握未來的調整機會。
5、6月份以持倉為主,獲取債券資產的持有期收益。同時,對少量銀行間債券進行調倉,久期仍維持中等適度水平;開展一定的回購操作,以增厚收益。
(三)權益投資展望
7月份,對權益市場的判斷為持續震蕩走勢,倉位將繼續保持穩定。投資策略上將密切關注經濟形勢、通脹水平的變化,以及監管部門相應的政策措施和調控節奏,及時調整投資策略,同時繼續挖掘結構性行情中的個股投資機會,自下而上精選業績增長確定的公司。
(四)固定收益投資展望
總體仍以持倉為主,將根據債券市場走勢對超調的短融、短端利率產品等參與波段操作。
中信銀行私人銀行中心
2011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