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作公告
中信理財之財富成長一期(理財編號:T13003)2011年6月投資公告
- 2011-07-11 19:42
- 來源:
尊敬的客戶:
您好!您所投資的中信理財之財富成長一期2011年6月投資情況如下:
一、產品凈值及收益
截至2011年6月30日,中信理財之財富成長一期(理財編號:T13003)每份凈值為1.0729元。和上期末相比,凈值下跌0.0043元,跌幅0.40%。
2011年6月30日 | |
每份凈值 | 1.0729元 |
每萬份累計凈收益 | 729元 |
說明:
1.本產品場外申購所持有的開放式基金以估值日基金凈值估值,估值日暫停估值的,以監管機構指定的專業報紙公開公布最近一個工作日基金凈值計算。
2.本產品通過交易所市場購買的ETF、LOF、封閉式基金按照估值日收盤價估值,若估值日遇該基金停牌則按照最近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估值。
3.本產品持有的開放式基金如遇分紅,該紅利于除權日當日計入產品收益。
4.本產品網上申購中簽的股票未上市部分,按申購價格計算凈值。
5.本產品網上申購中簽的股票中已上市但未賣出部分,按估值日收盤價格計算凈值。
6.本產品每份初始凈值1元。凈值已扣除管理費。
財富成長一期每份凈值變化如下圖所示:
二、本月市場回顧與投資小結
1. 市場回顧
債券市場,6月份,在銀行間市場資金面緊張程度超出市場預期和通脹壓力再度上升的共同作用下,債券市場呈現下跌走勢。其中短期債券受到資金面緊張影響下跌幅度最大,而長期債券資金面和通脹壓力影響下跌幅度較小。
股票市場,6月份一個月滬深300漲1.42%,中小板漲4.22%,創業板跌0.05%。整體來看:表現最好的是建筑建材、房地產和交運設備;表現最差的是金融服務、交通運輸和公用事業。
2. 投資小結
債券市場,上月主要以現金管理為主,進行了1-2個月收益率較高的逆回購和同業存款操作。
股票市場,上月對市場的判斷:“在上證指數急速跌破2700點的時點,對后市并不悲觀,認為6月可能繼續“挖坑筑底”,7-8月份可能存在較大幅度的反彈。因此在市場下跌過程中,各賬戶將根據各自的風險承受能力逐步加倉,加倉品種考慮ETF、下跌空間相對較小且有可能出引領反彈的品種、以及前期超跌的品種,提前布局可能的反彈。”產品按照上述策略操作,積極操作ETF。
期末資產組合狀況
投資品種 | 市值 | 市值占凈值比例 |
現金及其他貨幣資產 | 45,074,629.77 | 27.25% |
債券 | 106,011,365.32 | 64.09% |
債券型基金 | 5,881,550.82 | 3.56% |
股票型基金 | 7,676,416.00 | 4.64% |
其他資產 | 2,765,804.87 | 1.67% |
注:1、資產組合中含已計未提的管理費。
2、其他資產主要包括應收利息等不包含在主要投資產品范圍內的資產。
三、后市展望與投資策略
1. 后市展望
債券市場,決定7月份債券市場的關鍵因素是資金面回落幅度和通脹壓力水平:短期(7月份)來看,7月份公布的通脹數據可能超出市場預期,3季度通脹也將保持較高水平,另外7天回購利率也難以回落并穩定在3%左右,因此在7月債券市場仍將保持弱市;中長期(3季度)來看,投資顧問認為年底CPI下滑到4%-4.5%左右仍是大概率事件,若7月中旬數據公布前后,債券收益率再次上升到前期高點,投資顧問建議加大除城投債之外的信用債配置力度。由于近期持續報道地方政府債務問題仍將繼續成為市場焦點,因此城投債需求持續下降將帶來下跌風險。
股票市場,7月份市場機會大于風險,應積極參與,重點行業房地產、汽車、煤炭、有色、建材、鋼鐵、化工。
2. 投資策略
固定收益市場,目前應注意基本面超預期所帶來的風險,若10年國債在通脹預期沖擊下收益超過4%可擇機買入,除非經濟出現硬著陸跡象,否則應予以回避。若資金面出現異動,可繼續進行長期逆回購的操作,或進行短期差價交易。信用產品可維持1年期短融加3年左右高票息老城投債的策略,待市場中對于地方融資平臺風險恐慌情緒消退后,應可帶來超額收益。應關注近期幾家超大型央企如石油、電網、鐵道、中信集團發行的長期債券,若信用利差過高可擇機買入,進行差價交易。
股票市場,相對比較樂觀,投資顧問認為在目前的點位縮量盤整后可能繼續反彈。后期高度關注成交量,市場大幅度的反彈必需成交量進一步放大來配合。板塊方面,看好ETF、未來下跌空間相對較小且有可能出引領反彈的品種;自下而上方面看好中報預增、存在送配預期的股票。
策略上以絕對收益的思路管理本產品,謹慎運作,將選擇ETF、熱點配置和今年市場主流基調吻合的主動基金品種進行波段操作。
產品各管理人共同珍惜產品投資人對我們的投資和信任。投資顧問將繼續奉行審慎投資、規范運作的管理原則,勤勉盡責地為提高賬戶收益率、實現客戶資產價值最大化而努力。
感謝您對中信銀行的大力支持!
中信銀行
2011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