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地區
靈應寺
- 2018-09-25 10:38
靈應寺又名靈應巖、紫帽巖,位于南安市東北部洪梅鎮境內瑁山南麓半山腰,東連鸚鵡嶺、香嶺、凌云寨、氈坪山,西面楊梅山雪峰寺,正面與馬甲雙髻寺對峙,是閩南著名古寺之一。
靈應寺歷史:
靈應寺原名為“紫帽巖”,創建于唐末天祐年間(904年)。相傳后唐年間有個神童叫李文愈,幼時孝行,家貧有志,童真棄俗,坐化于巖后茄吊滕中,后人將他塑造成像,祀奉為靈應祖師。旁立石碑《唐神僧靈應祖師現化記》記載:李文愈祖師(俗稱靈應寺李公祖師)系“三真人六祖師”之一。師字文愈,誕生于唐代仁宅李家,幼有孝行,家貧有志,博超群倫,福而有德,常現神愛事跡昭聞,如渡溪飛笠、立石朝天、播竹茁地等,坐化于山中“茄藤”。鄉人就其肉身塑像,祀于紫帽巖中,尊為李公祖師。五代后唐年間(923-936年)建寺。
建筑特色:
靈應寺整個建筑規模宏大,從護界亭拾級而上,約等140級石階,便到靈應寺。最早為土木石結構,現為磚石木結構,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占地近50畝,由大殿、彩柱、兩廂、涼棚、護界亭、塔等組成七落漢式寺廟群落。雄偉壯觀,仿佛一座民間平時作“超度”用的紙厝,富有民俗風貌。兩座牌坊式山門并峙寺前,飛檐、紅磚,層次分明。山門之后為放生池,清澈如鏡,游魚歷歷。位于群屋中間的肉身殿,五開間,面積約200多平方米,朱梁畫棟,頗為可觀。殿中供奉靈應祖師肉身像,右邊供奉其父母神主靈位,左邊供奉觀音菩薩,以及韋馱、伽藍諸菩薩;殿后供奉十八羅漢。殿前拜庭寬敞,拜庭兩翼輔有平臺,可縱觀東山日出和環山景色。殿之兩側為一座座不同時間建造的廂房,約30多間。靈應寺依玳瑁一峰獨秀,坐北朝南,整體自然景觀十分優美,境內千年奇竹(倒生竹)、茄吊滕、古杜杉、真身塔等名勝古跡在國內實為罕見。
靈應寺的相關信息,中信銀行小編都已經在上文中為大家做出了整理。如果大家還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的話,可以來關注中信銀行,除了這些信息為您羅列之外,更有各類簽證辦理的知識為您提供。若您有這方面的需求,可以來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