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游玩指南
宗廟
- 2018-07-25 23:00
宗廟是現存最早的和最可信的尊崇儒家的皇家宗廟,用來祭祀朝鮮王朝(1392-1910)的歷代祖宗。現在保存著16世紀時的原貌。現在這里經常舉行有音樂和歌舞的宗教儀式,這樣的傳統起自14世紀。
首爾宗廟是祭祀朝鮮王朝(1392-1910)的歷代王和王妃的祠堂。皇室祖先的神殿銘記著朝鮮王朝歷代國王及王后,還記載著那些死后登基的人及犧牲儀式舉行的地方。宗廟在太祖五年(1396)朝鮮王朝遷都時和京福宮一起建成,后來歷代都曾擴建。
神殿是1394年開始建造的,當時朝鮮王朝的創始人--李成桂,把首都遷移到首爾,建造過程歷經從1394年12月到第二年的9月這樣十個月。神殿最初由7廟組成(源于《禮記·王制》“天子七廟”),由于過世的國王及王后不斷增多,神殿不斷擴展。今天,整個神殿被稱為宗廟,即王室祖先神殿,最初,只有主廳被稱為宗廟,還有一個小建筑被稱作永久和平大廳。主大廳在19間臥室銘記著49小塊碑,而永久和平大廳在16間臥室有34塊碑,有功大臣大廳有83塊碑,記載著那些對王朝有顯著功勞的人。宗廟是一個重要的文化紀念碑,為子孫保留了朝鮮王朝的倫理及道德的價值,它以儒教的意識形態支配著臣民的忠孝之心。
1592年,正殿被燒毀,1608年復修。之后又經過了幾次補修,現在有19室和19門。正殿有19位王和30位王妃神位,正殿的院子還有朝鮮時代83位功臣的功臣堂。永寧殿在士軫之亂時被倭寇燒毀,后修復,現有16室16門,內有15位王和17位王妃神位。
宗廟里這些建筑通常位置不對稱,但整體是對稱的。按照儀禮空間的位次秩序,正殿和永寧殿的屋檐和屋頂的高度,柱子的粗細都不一樣,隨著神主的增加而增筑,因此具有獨特的規格和室內空間形狀。在宗廟神殿里有很多建筑,包括主大廳和永久和平大廳,保存著祭祀用的Jeonsache-ong,音樂家在那里排練的Akgongcheong,準備祭祀食物的Hyangdaecheong,和低級管理人員們居住的Subokbang。主大廳是韓國最長的木制建筑,但是樣式過于簡單。
宗廟內有兩條特殊的道路,一條路供靈魂走,另一條供擔當御道祭祀的王走。兩路的路面鋪青磚和石頭因而與一般的路不同。王走的路,其中間比左右兩邊略高,中間只有王和世子才能走,官員則走左右兩邊。這表示韓國的神殿建筑顯示尊嚴和權威。
宗廟樂是舉行祭祀儀式的祭禮樂,以舞蹈和唱歌的手段演奏的音樂。每一個宗廟祭禮儀式的次序,祭禮樂為保太平和定大業,歌舞有贊頌文德的文舞和武德的武舞。在韓國祖先的祭祀儀式上,穿著紅色長袍的"音樂家"們用石頭、金屬、木頭、皮革和絲綢等器物奏出了優美的音樂。在這充滿異域情調的音樂回響在這個神圣的地方的同時,一些衣著精致的人用祭酒和其他祭品來祭奠他們的祖先,另外一些年輕舞蹈演員則穿著猩紅的服裝,整齊地排成8行8列,邊慢慢地彎曲身體邊搖晃著,表現出的是一種簡單而拘謹的舞姿。
和復雜又華麗的中國太廟相比,首爾宗廟的特點是正面很長,裝飾簡單,色調很少,據說是要體現儒家的簡樸精神。首爾宗廟在建筑布置上,主要特征是依自然地勢而建,所以不象中國建筑有統一的中軸線。從外觀上看,時入部、正典部、永寧典部沒有統一性,但建筑很巧妙地利用位次秩序和節制的概念,成功地做到整體的統一性。1995年首爾宗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韓國首爾宗廟位于首爾市鐘路區勛井洞,其中包括正殿和永寧殿等建筑物,經常舉行有音樂和歌舞的宗教儀式,并且已經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經過上文中信銀行小編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此動心了呢?那就趕快行動起來吧。如果在您的行動過程中,簽證方面出現了任何問題都可以來找中信銀行哦。
相關推薦
- 韓國常規單方面免簽介紹 2018-09-19
- 韓國簽證什么時候續簽 2018-09-19
- 入境韓國可以攜帶哪些物品過關 2018-09-19
- 去韓國旅游需要注意的全部事項 2018-09-25
- 韓國個人旅游簽證辦理 2018-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