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游玩指南
佛國寺
- 2018-07-25 22:42
佛國寺創建于公元752年,它的院落布局極具特色,保存了廊院式平面格對、空間形態。佛國寺的石造古跡都是用花崗巖建造,其形態、建筑方法均為當時土木建筑技術之精髓,華麗宏偉,表現一種平衡和諧之美,是韓國石造藝術的寶庫。佛國寺被譽為韓國最精美的佛寺,是迄今香火始終不斷的為數不多的寺剎之一。1995年12月與石窟庵作為一個遺址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
地理環境
佛國寺坐落在韓國慶尚北道東南的吐含山山腰處。吐含山,位于慶州市東南13公里,被稱為韓國五岳之東岳,海拔745米。其西南約2公里坐落著著名的“華嚴佛國寺”,即佛國寺。地理坐標:35°47′北,129°19′東。
歷史沿革
佛國寺始建于新羅第23代王——法興王(514-540年在位)15年(公元528年),當時稱為華嚴佛國寺或法流寺。以后751年景德五(742-765年在位)時的金大城(700-774年)指揮的翻建工程直至774年惠恭王(765-780年在位)時期才完工。經過了17年的漫長工程之后,才開始稱為佛國寺。
經高麗(918-1392)時期至朝鮮時代(1392-1910),佛國寺經過了多次改造,更揚名于世,但朝鮮時代的1593年即宣祖(1567-1608年在位)時期由于壬辰倭亂(日本侵朝戰爭,1592-1598年),佛國寺自建造后819年時其木結構全部被燒毀。只有當時的石造建筑物得以保全,如:三層石塔和多寶塔的基座和紫霞門、安養門前的大型高臺,以及可以拾級而上的石橋形石砌臺階大都是公元前750年前后建造的。
主要景點
目前佛國寺內有多寶塔、釋迦塔、蓮花橋/七寶橋、青云橋/白云橋金銅毗盧遮那佛坐像、金銅阿彌陀如來坐像(國寶第27號)、舍利塔(受保護文物61號)等許多文化遺產。多寶塔和釋迦塔作為韓國最有代表性的古代塔建筑,于1962年被指定為國寶。這兩座塔高10.4米,分別聳立于大雄殿和紫霞門之間庭院的東西兩側。多寶塔位于東側,釋迦塔位于西側。釋迦塔共分三層,塔身建立在二層基壇上,是韓國最有代表性的塔建筑。
多寶塔是一座八角塔,塔身建立在呈“十”字形的基壇上,四周壘砌石階,周圍加以四角形護欄。多寶塔建筑工藝細致精湛,經過漫長歲月的沖刷仍保存著原來的風貌。多寶塔和釋迦塔建筑工藝之精細,堪稱8世紀統一新羅時期美術作品的精華之作,四角、八角和圓非常巧妙地揉和在一起,構成獨特的建筑風格。
大雄殿和極樂殿是佛國寺誦經參佛的地方,通往殿堂的小路東邊是青云橋和白云橋,西邊是蓮花橋和七寶橋。青云橋和白云橋是連接大雄殿和紫霞門的橋梁,象征著俗世和佛界的連接。兩橋共有33級臺階,位于下部的青云橋共有17級臺階,上部的白云橋共有16級臺階。青云橋與白云橋分別代表年輕人和老年人,是人生的象征。這兩座橋將臺階建成橋的形式,風格非常獨特,是唯一保存完整的新羅橋梁,因而堪稱稀有珍貴的建筑國寶。
旅游
位于慶北慶州市吐含山中間的佛國寺是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地方,也是代表韓國的寺院。公元535年建成,自公元8世紀重建以來,直至200年后的全盛時期,寺院范圍曾擴充到現在的十倍左右。不幸的是,在壬辰倭亂時期慘遭焚毀。其后經過復原重建,即為現在的建筑物,真正保持原貌的只有建筑物的石造部分。阿彌陀佛等兩座佛像為國寶級文化遺產。現在的總面積為12萬平左右的佛國寺寺院內以大雄殿為中心,有多寶塔和釋迦塔等在世界上有名的寶物。在觀覽佛國寺的時候要以嚴肅的氣氛來觀覽,不要亂動文物,避免損壞珍貴的文化財產。
佛國寺作為韓國最精美的佛寺,是一個值得我們去旅游觀光的景點。來到韓國之后一定不能錯過參觀這個最美的佛寺。可能對于本篇文章中的內容大家不是特別的全面,想要了解更多關于景點的相關資訊,那就趕快關注中信銀行吧,定會有您想要了解的景點資訊。
相關推薦
- 韓國常規單方面免簽介紹 2018-09-19
- 韓國簽證什么時候續簽 2018-09-19
- 入境韓國可以攜帶哪些物品過關 2018-09-19
- 去韓國旅游需要注意的全部事項 2018-09-25
- 韓國個人旅游簽證辦理 2018-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