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游玩指南
昌慶宮
- 2018-07-24 17:57
昌慶宮,因位于韓國首爾(舊稱漢城)東部,故又稱東闕,也是首爾五大宮之一,于朝鮮王朝永樂十六年(1418年)繼昌德宮之后建立而成,是朝鮮王朝的離宮之一。朝鮮與其他宮殿的不同之處在于昌慶宮沒有采取坐北朝南的形制,而是坐西朝東,因為不能對南面的宗廟開門。
永樂十六年(1418年)朝鮮世宗登上王位后,為了奉養退位的朝鮮太宗而建造了壽康宮,這便是昌慶宮的雛形。成化十八年(1482年),朝鮮成宗為了奉養世祖的王妃貞熹王后、德宗的王妃昭惠王后和睿宗的王妃安順王后,建立了明政殿、文政殿和通明殿,取名昌慶宮。壬辰倭亂時被亂民焚毀,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重建。
目前昌慶宮已經成為了一個旅游景點,如果在游玩時出入昌慶宮時一定要經過的‘玉川橋’。想進入宮殿正殿必須經過正殿正門和宮殿大門之間流淌的禁川。玉川橋就是搭在禁川上的橋,是引入始于后面山峰的一股水流作為小溪(因設置于王宮的小溝叫御溝),在其上面搭的橋。這種小溪是每個宮都必須有的,叫做禁川,具有區分宮廷內與外的含義和提示背山臨水意義的明堂水的含義。玉川橋是由兩塊大石頭造成的拱形橋。
舉行大臣們的賀禮和國王登基儀式的‘明政殿是昌慶宮的正殿。朝鮮時代,宮廷殿角大部分朝南,相對于此,明政殿的特征是朝東,歷史上朝鮮仁宗李峼在此即位。在景福宮和昌德宮,明政殿是又下又高的建筑物,但在昌慶宮建成以一層的端雅形式。此建筑重建于光海君八年(1616),保留至今,是朝鮮王朝王宮的建筑物中最古老的建筑。
發生許多歷史事件的地方‘通明殿’——昌慶宮中最大的內殿,創建之初就是大妃的住處,后移至中宮殿。中宮殿的特征是像景福宮的交泰殿、昌德宮的大造殿那樣在屋頂上沒有房檐。這是由于王就寢的地方不能有象征王的又一條龍的山脈,而且王和王后為生下健康的王子而去除了阻擋天和地。這座建筑里有許多有名的歷史事件,就是張禧嬪生了朝鮮肅宗的兒子,然后拉下當時的王后仁顯王后,登上王后的位子的地方,也是肅宗遇見為被逐出宮門的仁顯王后祈禱的淑嬪崔氏的地方。是英祖的兒子、又是正祖的父親的思悼王子被監禁于米柜中而死,那地方就是這殿的前院。
目睹先輩們具有科學的生活‘風旗臺’和‘太陽表’風旗臺是指測定風向和強度的旗幟進去的支柱。由于風和雨對農業十分重要,為了正確測定,王室在各宮殿設置了風旗幟和測雨器。風旗臺旁邊有華表。在宮內用這華表來知道時間。不僅在宮殿,為了百姓,鐘路和宗廟前也設置了華表。
昌慶宮是一個歷史悠久,富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一個宮殿。想要出國旅游的朋友們可以考慮一下這個景點,相信會給您帶來一個不一樣的體驗。像這樣的景點在韓國還有很多,如果您還想要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可以關注我們中信銀行。不僅能為您辦理簽證,還可以為您帶來美好旅程。
相關推薦
- 韓國常規單方面免簽介紹 2018-09-19
- 韓國簽證什么時候續簽 2018-09-19
- 入境韓國可以攜帶哪些物品過關 2018-09-19
- 去韓國旅游需要注意的全部事項 2018-09-25
- 韓國個人旅游簽證辦理 2018-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