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資訊
汽車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出臺 聚焦三大方向
- 2017-04-27 10:52
- 來源:上海證券報
4月25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三部委聯合發布《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規劃具體制定了包括全面發展自主品牌汽車在內的六個細分目標,提出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夯實零部件配套體系、加快新能源車技術研發、大力推進智能制造等重點任務。“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出臺,明確了汽車產業未來幾年重點發力的方向,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性意義。”業內人士表示。
亮點一:加強自主品牌培育
規劃的核心要義是要做大做強我國自主品牌汽車,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規劃在“目標”中明確提到:要形成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品牌。到2020年,打造若干世界知名汽車品牌,商用車安全性能大幅提高;到2025年,若干中國品牌汽車企業產銷量進入世界前十。在規劃的“重點任務”中同樣提出:引導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夯實中國品牌汽車競爭力基礎,提升品牌價值。
“國內汽車工業經多年積累,自主品牌銷量這兩年增速很快,如上汽、吉利、長城、長安、廣汽、奇瑞等自主品牌目前不僅技術進步顯著,發展策略也日益貼合全球市場。”中銀國際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朱朋表示。
品牌如何建設?廣汽集團相關人士表示:“加強品牌建設、提升品牌影響力是企業的軟實力,也是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對于自主品牌的中長期發展,廣汽方面表示,“十三五”期間,廣汽傳祺將投放20至30款車型,形成五大平臺產品系列。
“2017年,廣汽傳祺計劃投放9款車型,并挑戰更高的銷售目標;通過現有生產線的潛力挖掘,以及新疆、杭州等生產基地建設的有序推進,爭取在2020年實現100萬臺的產銷規模。”廣汽集團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亮點二:新能源、智能化引領轉型升級
目前,國內各大車企在發展自主品牌、提升品牌影響力的同時,也在不斷調整著企業自身的發展策略。如上汽、比亞迪、北汽、吉利等公司,近年來不斷加大在新能源車領域的投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規劃在六項“重點任務”中提到:要形成新能源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格局以及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引領汽車產業轉型升級。規劃強調,要加大新能源車推廣應用力度;逐步提高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車使用比例,擴大私人領域新能源車應用規模。到2020年,培育形成若干家進入世界前十的新能源車企業;到2025年,新能源車骨干企業在全球的影響力和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
作為新能源車行業的龍頭企業,比亞迪對新能源車的發展信心滿滿,公司方面曾表示:2016年公司新能源車銷量突破十萬臺,市場份額已占全球的13%,客戶遍布全球六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多個城市。
“比亞迪還推出了"城市公交電動化"解決方案,同時還研發了其他類型的新能源車,涉及七個常規領域和四個特殊領域,實現了全領域覆蓋,將電動化進行到底。”比亞迪汽車公關總監杜國忠表示。
針對規劃提出的加大新能源車推廣力度、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推廣等內容,不少企業均表示,將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與新能源車,加大智能網聯汽車試點范圍。
亮點三:培育零部件領域“小巨人”
規劃還提出,產業基礎和先進裝備是建設汽車強國的重要支撐,要夯實安全可控的汽車零部件基礎,大力發展先進制造。到2020年,形成若干家超過1000億規模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在部分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優勢。到2025年,形成若干家進入全球前十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
“這對汽車零部件企業來說,將是一個很好的指導方向。”均勝電子傳媒總監陳陽對記者表示,目前中國的零部件企業相對偏弱,尤其是汽車電子這一塊,是未來新能源車、智能汽車的核心產品,只有把汽車零部件做好,才能把握未來汽車發展的命脈。
規劃提出,要構建新型“整車-零部件”合作關系,鼓勵整車骨干企業與優勢零部件企業在研發、采購等層面的深度合作。陳陽表示,作為汽車零部件企業,公司在安全網聯車載系統領域,已與吉利、長安、北汽、長城、蔚來等企業達成合作協議。從行業角度來看,未來汽車零部件企業將會與更多的整車企業達成合作關系,實現雙贏。
相關推薦
- 中信銀行:做有溫度的銀行 2018-10-24
- 中信銀行交易銀行品牌“交易+”亮相蘇城 2016-03-04
- 中信集團發布“共創新可能”品牌主張 積極打造中信特色的多元生態平臺 2018-04-16
- 中信集團發布“共創新可能”品牌主張 積極打造多元生態平臺 2018-04-08
- 中信童書攜必勝客開創全景式閱讀 2017-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