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資訊
不良持續下降 銀監會重申整治金融亂象
- 2017-04-25 11:09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在近日的一季度分析會上,銀監會再次強調了六個方面的風險,分別是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規范交叉金融業務、規范理財和代銷業務、加強互聯網金融與信息科技風險防控和加強外部沖擊風險防控。
4月21日,銀監會發布消息稱,近日召開了一季度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分析銀行業運行情況,提出下一階段工作要求,這也是郭樹清執掌銀監會以后的首個季度分析會。
會議指出,銀行業各類風險傳染共生的特征更加突出,傳統領域信用違約與流動性風險疊加共振,非傳統領域風險可能波及多個市場和環節,部分重點風險涉及面廣、影響大,外部沖擊風險極易向銀行體系傳導,金融亂象與案件風險暴露相互交織,總體風險形勢仍然復雜嚴峻。
銀監會近期密集發文,劍指金融領域的突出風險點和一些市場亂象,“郭氏”強硬的監管風格顯露無遺。在一季度的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上,銀監會再次強調了“大力治理金融亂象”,并且特別提及要加大對銀行股東的監管。
同業和理財業務大幅下降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9%,金融運行總體保持平穩,銀行業延續良好的運行態勢。
不過銀行業的貸款結構發生了一些變化,受全國多個熱點城市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2016年高速增長的住房按揭貸款,今年一季度有所下降。住房按揭貸款增量占比為26.2%,比去年全年下降13個百分點。
更為明顯的變化是,此前飽受詬病的同業和理財業務增速大幅放緩。這也是目前監管部門打擊“三套利”、層層嵌套中最為重要的領域。
銀監會數據顯示,今年3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同業資產和同業負債余額分別為21.7萬億元和30.3萬億元,比年初分別下降1.4萬億元和1.9萬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2%和12.6%。
銀行理財產品余額29.1萬億元,比年初增加958億元,同比增長18.6%,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34.8個百分點。其中,理財資金投向“非標”債權類資產余額4.93萬億元,占全部理財資金的比重為15.4%,比2013年高峰時期大幅下降20.6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隨著宏觀經濟指標的企穩,銀行業的利潤也穩步增加,資產質量得到控制。今年一季度,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4933億元,同比增長4.6%。不良貸款增速放緩,3月末,不良貸款余額1.58萬億元,比年初增加673億元,同比少增504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74%,比去年同期下降0.01個百分點。商業銀行損失抵補能力比較充足,3月末,貸款損失準備金余額2.8萬億元,撥備覆蓋率178.8%。
重拳出擊金融亂象
今年,決策層明確要求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銀監會也曾梳理出十大領域的風險需要重點防范。在近日的一季度分析會上,銀監會再次強調了六個方面的風險,分別是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規范交叉金融業務、規范理財和代銷業務、加強互聯網金融與信息科技風險防控和加強外部沖擊風險防控。
近日,又有民生銀行爆出“假理財”大案。銀監會對于理財方面也要求,規范銷售行為,充分披露產品信息和揭示風險,嚴格落實“雙錄”要求,做到“買者自負”,切實打破“剛性兌付”。
針對金融領域的亂象,本次會上也提出,“市場亂象整治和系列專項治理工作任務量大、涉及面廣,而且內容上有交叉,對象上有重合,實質上有共性。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各級監管部門要統籌謀劃,結合自身實際統一布局資源,落實責任,有序推進”。
在會上,銀監會還特別提及,“對于票據等重大案件要舉一反三,通過技術、法律、管理等手段堵塞漏洞,堅決遏制違法違規案件高發勢頭”。
對于銀行股東管理、交叉金融產品等暫缺的監管制度,銀監會表示要盡快研究制定一系列急需的監管制度,進一步修訂完善仍存在漏洞的監管制度。
未來,銀監會將強化股東資質審查、關聯關系審查和資金來源審查,加強股東準入監管。強化對股東行為的持續監管,嚴禁不當干預經營決策,嚴禁通過關聯交易獲取不當利益。
相關推薦
- 銀監會:對理財資管等 重點領域加快立法 2017-05-17
- 銀監會:銀行理財業務監管辦法將適時發布 2018-03-07
- 商業銀行理財將迎統一監管標準 2017-10-12
- 銀監會加強銀行股東準入和行為監管 2017-04-14
- 央行明年一季度將同業存單納入MPA考核 專家:實際影響可能不僅限于該考核指標 2017-08-16